答復類別:B類
林錦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發展全域旅游經濟,促進鄉村振興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區高度重視紅色旅游發展,深入利用文物建筑和歷史建筑、文化遺產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將文化優勢轉化為旅游產業優勢,取得顯著成效。
一、提升軟件硬件設施,提高資源開發利用
以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閩中支隊司令部紀念園3A級旅游景區提升改造工程為核心,大力推進閩中司令部原址等周邊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有序推動閩中游客服務用房及網球場、革命歷史人物群雕及紅色文化走廊、南主軸濱水景觀、閩中紅色休閑亭及紅星路等一批紅色旅游項目建設,努力打造集紅色教育、旅游觀光、黨員培訓、生態觀光為一體的黨員教育示范基地。
二、做大閩中“紅色+綠色”旅游,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紅色文化引領,以“紅色文化+精準脫貧”的形式,做活“旅游+”“生態+”品牌,主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讓這片紅土地上豐富的紅色資源優勢和綠色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針對大洋紅色生態旅游經濟發展,我區鼓勵群眾發展農家樂、特色農產品采摘和,包裝推出大洋優質米、紅心地瓜干、黃金百香果、中藥材等特色農產品等。2019年,我區大洋鄉被省文旅廳評定為四星級鄉村旅游休閑集鎮,年內,大洋將爭取創建福建省“全域生態旅游小鎮”,推動鄉村旅游從“單業態”向“全業態”轉變,打造優質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我區將與市文旅局合作組織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經營單位參加廈門海峽休閑旅游博覽會、閩東北協同區域組織的市場促銷等活動,不斷擴大大洋鄉村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品的知名度,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增加群眾收入。此外,我區還將通過市農業局建設壺蘭商城和放心食品采購平臺的契機,深化“互聯網+消費農產品”模式,集中線上銷售農產品,加快推進特色農副產品向品牌商品轉化升級,提高大洋鄉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村經濟實力。
三、搭建紅色研學平臺,發展“體驗式”紅色文化旅游模式
目前,大洋鄉“體驗式”紅色文化氛圍營造仍有缺失,遺址的合理包裝不足,室外以紀念碑、塑像為主,室內以展覽為主,均為靜態陳列,較為古板,利用科技手段對紅色文化詮釋有所不足,缺乏一定的活潑性與吸引力。如:“走紅軍路、唱紅軍歌、品紅軍飯”缺少文化支撐和現場體驗,難以引人入勝。
下一步,我區將重點深入挖掘大洋鄉紅色文化、創新紅色旅游模式,開發體驗性、互動性強的紅色旅游項目,豐富提升閩中革命司令部紅色景區的旅游產品紅色旅游產品形式,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我區將和市文旅局一起支持大洋鄉閩中司令部打造紅色研學基地,發展研學旅行,設計推出黨建教育特色套餐,開發紅色旅游研學課程,聘請黨校講師以及高校教師、專家,建立教學師資庫,逐步形成以“體驗式教學”專題教學、訪談教學、互動教學相結合的菜單式培訓課程,實現吃紅軍飯、穿紅軍裝、打游擊戰、聽教育課等體驗式研學教育與紅色旅游模式。
領導署名:方國民
聯 系 人:陳美娟
聯系電話:136****9008
莆田市涵江區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2日